8月8日,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下院村的160余亩佛手瓜尖种植基地一派繁忙,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和整理鲜嫩的佛手瓜尖,等待批发商上门收购。
“每天能采收2000多斤,现在还不是旺季,再过半个月,每天能收4000多斤。”该基地老板杨光明望着连片的菜地,眼里满是笑意。
今年60岁的杨光明是土生土长的下院村人,在外闯荡了33年。2024年,他身边一位专业种植佛手瓜尖的朋友想要扩大种植规模,便向其打听,是否有合适的土地出租。
“正好村里有不少合适的土地,自己何不也种点试试。”杨光明说。
说干就干。2024年10月,杨光明回村里流转了160多亩土地,拿出多年积蓄投资佛手瓜尖种植。
“第一年最忙,租地、买苗、铺水管、盖膜,忙得团团转。”杨光明说,“虽然前期投入大,但佛手瓜尖一次种植可管十多年,往后只负责管护就行,每年省了种子和农膜钱。”
今年4月,160余亩佛手瓜尖进入采收期。每天下午7点,批发商的货车准时来到村里收菜,过秤、装车一气呵成,刚采下来的新鲜货根本不够卖。
“去年市场价平均3.3元一斤,今年最好的时候能卖到2.6元一斤,最近市场行情还在涨,估计能卖到4元以上一斤。”杨光明笑呵呵地说。
杨光明的种植基地,如今不仅成了当地的一张特色产业名片,更像一个“就业驿站”,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儿干。
“从瓜尖成熟开始,我就在这里务工。采收瓜尖按1元/斤结算,手脚快的一天能挣一百多元。”正在捆扎佛手瓜尖的该村村民杨芳算起了账,“我们村离城区远,出去找活计不方便,现在有了这个基地,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。”
杨光明告诉记者,如果有村民愿意种植,基地也会免费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。“现在基地里每天有20余名本地群众务工,截至目前已发放工资30多万元。”
夕阳西下,最后一筐佛手瓜尖装上货车。杨光明站在路边,看着货车驶远,转身对收拾工具的村民说:“大家辛苦了,明天还有菜商来拉货,大家早点来干完活,早点收工回家。”
晚风拂过基地,佛手瓜尖随风摇曳,望着生机勃勃的种植基地,杨光明心中很满足。这片佛手瓜尖基地不仅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,也为村里的乡亲们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就业渠道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沈长志
编辑 王潇
二审 范力
三审 聂娜